入境免签+消费场景创新 激发“中国游”“中国购”双热潮

入境免签+消费场景创新 激发“中国游”“中国购”双热潮
中新网南昌9月30日电 题:赣江观澜:文旅深融如何再谱豫章新韵?尤其是,中新网9月30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实施机制,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  作者 卢梦梦  日前,江西“十四五”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闻发布会举行,详细介绍了江西“十四五”期间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文旅发展盛况。为了,中新网宜昌9月28日电 (记者 郭晓莹)来自加拿大、西班牙、瑞典、柬埔寨等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28日走进三峡工程,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百年圆梦的历程和巨大的综合效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观看三峡工程影像资料。张畅 摄  当日上午,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抵达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专题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参观。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社长黄美说,从水患肆虐到大江安澜,从川江险途到黄金水道,三峡工程是属于中国独有...。  作为江西省会,英雄城南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目前,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据统计,2024年,南昌市接待游客量较“十三五”末增长48.7%,旅游总花费增长41.1%。  回望“十四五”,南昌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和工作实际,实现从“流量爆红”到“产业长红”,从“景点旅游”到“城市沉浸”的跨越?  文脉传承“谋项目” 锻造城市硬实力  秋日的南昌象湖风景区,水光潋滟,游人如织。碧波环抱中,易址重建的豫章书院静静矗立。  “早就听说豫章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书院桥的设计很特别,从桥上走向湖心岛的书院,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今交融的美感。”正在南昌豫章书院采风的山西大学生谢素倩感慨道。图为航拍南昌豫章书院。 南昌市图书馆供图  作为南昌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豫章书院游览步道和豫章书院建设工程的正式开放,不仅为英雄城再添一处文旅新地标,更是将历史融入现代肌理,在“古为今用”的时代课题中,写下一份厚重而充满活力的文化答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笔下的南昌,是诗意栖居的象征。而今天的南昌,正在让这种诗意从古籍中走出,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十四五”期间,南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打造了孺子书房、滕王阁“三还”及北扩工程、“两滩七湾”天然泳场、九洲公园等“零门槛、高质感”的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标识体系,让市民游客在感受南昌的开放与温暖的同时,也在千年文脉和时代潮流的交汇激荡中,看见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天地。  活化创新“优业态” 增强城市吸引力  “到南昌之前,我只是想来见见鹿晗;来南昌之后,我发现这座城市有太多惊喜。”来自沈阳的游客杜雪雁告诉记者,在南昌看演唱会期间,她不仅尝到了地道的南昌美食,还打卡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网红地标。图为航拍南昌滕王阁旅游区北园区域。 刘力鑫 摄  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商铺内,身穿汉服、蒙着面纱的古风乐手以琵琶、竹笛等传统乐器,演奏着《琵琶行》等经典民乐曲目。“表演再现了《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十分有新意。”杜雪雁说。  如今在南昌,随着越来越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旅业态与沉浸式体验场景的出现,市民游客对这座英雄城有了更多期待和更新鲜的“打开”方式。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南昌充分发挥保利大剧院、赣剧院、南昌国体中心等文化地标的作用,积极培育演艺经济、赛事经济、谷子经济等新兴业态,引进策划了各类明星演唱会、音乐会、脱口秀、互动剧场等文艺活动,文化业态场景更加多元、更具活力,进一步打破了“门票经济”局限,迈向“体验经济”的广阔天地。  此外,洪都夜巷、豫章后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消费集聚区更是以“夜宴、夜游、夜娱”不断延伸城市消费链条,让城市在烟火气与时尚感的交融碰撞中更具魅力。  文旅融合“创品牌” 提升城市影响力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南昌八一广场上,由江西某部队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身着统一礼宾服,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举行今年“弘扬爱国志奋进新征程”国庆升旗仪式的首次实地彩排。图为南昌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现场,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升旗台。(资料图) 刘思伟 摄  来自贵州的游客董星曌站在人群中,用手机拍下一帧帧画面。“我和朋友特地提前赶到南昌,就是为了观看国庆当天的升旗仪式,没想到先碰到了彩排,看完已经热血沸腾了,很期待10月1日早上的现场!”  据了解,2023年以来,“弘扬爱国志奋进新征程”八一广场升旗仪式已举办26个场次,现场观看人数总计超过92万人,已成为英雄城常态化、长效化、标志化的城市活动。  10月1日晚上8点,南昌还将在赣江中心区域的老官洲水域及城市地标“303双子塔”区域举办2025国庆烟花晚会。“早上看升旗,晚上看烟花。”国庆假期首日,市民游客将在英雄城体验到专属的城市浪漫。  “十四五”期间,南昌一直注重在城市活动中根植英雄城精神,常态化举办“爱我英雄城”城市主题活动,打造了八一广场升旗仪式、南昌马拉松、横渡赣江、烟花晚会等系列文旅体活动,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构建了更加立体、多元的城市形象,展现千面千姿的城市魅力。  当文脉融入江湖,当产业赋能生活,在流量与“留量”间找到平衡的千年古城南昌,正以更具温度、更富创意的姿态,成为“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英雄城市。(完)--> 【编辑:胡寒笑】

事实上,在Ag把百家乐透视辅助✅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实践中,效果显著。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编辑:付子豪】

当地时间23日,中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办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宣布携手各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新举措。会议发表声明,各方重申深化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的共识。全球发展事业面临诸多挑战之际,中国坚持推动各方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境、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大动力。-->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把促进全球发展写入宪章。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着眼人类社会的最广泛利益,呼吁各方做到“六个坚持”,为推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发展合作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在此严峻形势下,全球发展倡议对于国际发展合作的引领推动作用更显宝贵。当前,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机制,联合国专门成立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工作组,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揭牌成立……从中国主张到国际共识、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全球发展倡议是一项符合世界之需的公共产品,正展现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发展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切中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挑战。   中国始终主张共赢合作、共同发展,倡导携手做大发展蛋糕,全球发展倡议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在一些发达国家不愿履行发展筹资等承诺,甚至对国际发展机构撤资断供的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以实打实的资源投入、合作行动推动共同发展繁荣。过去4年,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从技术合作到能力建设,从减贫教育到数字经济,从高产水稻到菌草加工,从儿童营养健康到妇女经济赋能,倡议合作日益走深走实,为各国发展增添动能。实践充分表明,聚焦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不仅有助于各国更好应对挑战,也能有力推动全球发展事业向前迈进。   习近平主席郑重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将始终做共同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日前,中方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决定不仅展现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决心,也具有鲜明的发展属性,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更好聚焦发展议题,有利于增强国际贸易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未来5年在发展中国家再开展2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在全球发展资金库项下设立“数字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开展200个海洋发展合作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炉灶百千万工程”……中方最新宣布的这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有利于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能够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把握住技术变革和绿色转型的时代机遇。   在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落下,这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朴素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国愿同各方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依托,升级合作、聚焦行动、实现共享,让全球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6日 第 03 版) 【编辑:付子豪】

📖 相关文章